2025年10月18日,深圳大学MBA课程《创新创业管理》的潘燕萍老师请到了随机涟漪创始人兼CEO——张曙先生,向MBA学员们基于社交媒体对组织与个人影响的话题,分享了作为资深媒体人对于2025年后新流量叙事的独到见解,为我们揭开了“新流量叙事”的帷幕。
张曙先生深耕社媒广告行业十余年,孵化了数以百计的传播案例和红人项目,其中爆款短剧《抓马侦探2》在全网播放量破2亿,出版的书籍《失眠指南》也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在作为社媒行业领军者的同时,张曙先生也是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的业界导师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特邀常驻讲师,将自己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和现实洞察传授给诸多同学,期以滋养更多业界新生力量。
作为一名资深讲师,张曙先生十分重视与学员互动交流。讲座开始,他表示希望学员可以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欢迎随时“打断”发表见解。通过学员们积极反馈想法和疑惑,张曙先生基于具体问题“由点到面”,开始引入今天讲座的核心内容。
张曙先生以融入大众日常生活的新媒体六大平台为例——简体中文互联网最大的舆论场“微博”、年轻人的游乐场“B站”、三亿人的消费决策“小红书”,从音乐短视频到全域枢纽的“抖音”……逐一剖析各平台的发展历史、生态特色、用户画像。学员从日常的“用户视角”跳脱出来,这让学员们恍然大悟:平台的每一次改版、每一个热搜、每一类推荐,背后都是一套精心设计的、与特定人群对话的“流量语言系统”。

在解构平台之后,张曙先生进一步重构了学员们对流量与IP的底层认知。他认为:“流量的本质是建立与人联结的系统;IP的本质是建造一个利他频道。”这意味着,追逐流量不再是简单的数据增长,而是构建一个能持续产生信任、互动与价值共鸣的生态。而一个成功的IP,必须忘掉“变现”的迫切,先思考如何成为一个对目标受众“有用”、“有益”的存在。基于此,他总结了新媒体平台成功的关键在于“三个好”——好用、好看、好玩,三个通俗易懂的词,深刻地阐明了新媒体行业的核心逻辑。
为了更好地帮助MBA学员通过新流量叙事汲取运营经验,张曙先生分享了新媒体的专业学习资源和渠道,让学员“少走弯路”;提出“四象限起号地图”,引导学员审视自身优势与市场机会,解决“我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和“我的核心用户是谁”两大关键问题,为学员们构建个人或企业在新媒体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

分享结束后,潘老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并进入了答疑环节。学员们积极提问,与张先生交流与互动,包括针对公司新产品打造、如何破解“信息茧房”等问题。张先生都通过生动的例子,一一耐心回答。这场讲座,正如主题“新流量叙事”所示,它不是一个技巧的总结,而是一个新故事的开始。张先生提醒每一位MBA学员:当旧的玩法逐渐失效,正是我们放下焦虑,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可持续的增长路径。

管理学院MBA中心
2025年10月25日
撰稿: 贾秀莉
审核:潘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