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教育中心新
信息中心

智库观察

新闻中心
首页 / 信息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营造中国情境MBA案例

作者:佚名 时间:2009-12-04 点击数:[]

人物简介

刘军:教授,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MBA教育中心主任

特色

具有敢闯敢试

精神基因

记者:在深圳有近30M BA院校开办教学点,与异地教学点相比,深大M BA的优势是什么?

刘军:对深大M BA来讲,相对于其他学校异地在深开办M BA的教学点,我们的一个独特优势就是我们是本土院校,而非教学点。深大M BA以大学为基地,拥有完整的教育资源系统,如可约见老师、校园文化、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等,校园的系统资源为知识传承、技能训练、思想顿悟及操行陶冶提供了良好氛围。我们认为,M BA学习是M B A学员人生中的一种重要体验,其对未来的效果转化,如缺乏校园的结构性支撑,这样的转化就不完整了。

记者:深圳大学MBA的特色是什么?

刘军:深大M BA的品牌内核是创新、实战与国际化。深大M BA教育具有经济特区敢闯敢试精神基因。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均大胆创新。在教学内容上,引入《管理技能》结构化课,导入心智训练等专题模块,提升学员的基本管理技能;引入B E L L课程,强化商学院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教学方式上,创新了基于团队学习的世界咖啡屋研讨、特别1+2与你同行主题研讨、体验式教学等一系列M BA课堂教学新模式,激发学员思考和互动;在学员工作上,建立三导式”(中心领导、学生主导、教授指导)的深大M BA“天行健俱乐部。

深大M BA充分发挥本土院校优势,导入特区企业管理实践,用本地案例来训练学员的思维,提升其实战能力。采取的实战授课形式主要有案例分组讨论、企业实地考察、企业家讲座与座谈、角色模拟训练等。M BA教育中心聘任了多位著名企业高管任特约教授及实践导师为学员提供实战指导,并且建立了北大纵横等机构作为实习基地。

师资

老师既要有教学能力,也要有实践经历

记者:现在高校里M BA的师资都是管理学院的老师上课为主,而中国大学的老师重科研,重论文,但是M B A是实用型、市场型的项目,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刘军:深大的师资有个特点,来自五湖四海,有国外回来的,有香港来的,从内地过来的老师根基也很扎实,有的原来就是M B A中心主任、院长、老师。深大的师资很不错,但是学生层次相对不太高,所以在教学上,很多老师感觉无用武之地。

我们在师资的选拔上控制非常严格,选拔的老师必须是有企业横向课题,有为企业解决管理问题经验的老师,如果一个横向课题都没做过就不聘请。第二个是过去教学测评分数比较高的,讲课教学水平比较高。所以在选拔老师的时候,我们会考虑三个因素,第一要有教学能力,第二要有研究经历,还要有实践研究经历,第三有足够的意愿。我们聘请了台湾中央大学的宋铠教授。我们还有外教,还有各种讲座,邀请企业的高层来学校传递信息。

案例建设

让学生参与编写案例

记者:你们的M BA在案例建设方面是如何操作的?

刘军:案例现在是M BA教育界讨论得最多的一个主题,那么它的核心要素在哪里呢?应该是营造中国学生未来工作的一个情境,而不应该是国外的情境。很多学校开办M BA用国外的案例,所以学生学了一大堆外国文化情境下的东西,而这个带来很多毕业以后发挥作用的困惑,有效性受到质疑。我们的做法是:第一是对案例进行审视,看它是否可以漠视文化情境,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会引用。第二,我们组织学生进行案例素材的大赛,因为学生都是有职业背景的,都是在企业做过的,可以为老师提供素材。第三就是老师积极编写,我们给老师每门课1万元的资助,让他们有动力来编写适合本课程的中国特色的案例,在课程上我们已经有所收获。

总体来看,我们从国外购买的案例占三分之一,自己的案例占三分之二。

记者:但是案例开发毕竟需要时间,老师还要对企业进行深入了解。

刘军:没错。所以我们采取就近原则,比如说学生参加案例大赛,让他们编写来自他们体会的一些管理问题的导向案例,这样他们在学习中可以学用结合,可以把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以前被漠视掉的问题激活,跟老师探讨,教学相长,成为一个成长机制。整个中国的M BA教育需要成长,所以我们坚持年年不断地举办案例大赛,学生都要参加,我们进行评奖。我们这个做法与其他学校有区别,让老师去调研,抽出大量时间做这个也不现实,因为现在学校教学任务、教学规模很重,所以积极性并不高。

撰文:南方都市报记者 宋金绪 实习生 冯叶

上一条: 中心老师参加MBA培养学校管理学院院长联席会议 下一条: 深圳大学2010年秋季MBA招生说明会暨公开课成功举行

关闭

Copyright©2008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18045号